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武隆区政务办将“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作为落脚点,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打造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升级版,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办好10件民生实事,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据区政务办副主任罗海鸥介绍,10件民生实事主要包括设立跨省通办窗口、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立老年人服务专窗、组织开展“上门审批”、开展双向快递免费服务、设立“玻璃房”、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全面推行“信易通”、试点开展“模拟审批”、聘请监督员等,推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营造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该区设立“跨省通办”专窗,专人负责“跨省通办”业务。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形式,纸质材料和办理结果双向免费邮寄或网上送达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异地受理和结果送达等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设立“7×24小时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利用现已有自助服务设备4台,完善出入境等自助服务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智能化、云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全面的24小时自助服务,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存在困难等问题,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各分中心、26个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10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老年人服务专窗,开展延时服务、咨询引导、帮办、代办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事前提前介入、审批过程中主动上门接受企业咨询、现场踏勘、政策宣传等服务,对能当场审批办结的立即出具审批结果,需承诺办的限时办结,进一步破除企业项目手续跑办难题。便捷线下服务,开通“邮寄办”,实行双向快递免费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或“零跑腿”。探索推进邀请当事人参与实行“玻璃房”审批,保证政府重大决策、部门权力清单、办事程序、问题处理过程结果等公开透明,确保审批服务公开透明。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和“信易通”,建立武隆区“信易+审批”应用场景,依托“信用中国(重庆武隆)”平台建立“武隆区政务服务信用承诺管理”子系统,对“信易+审批”承诺进行电子建档、公示、承诺跟踪、服务提醒、承诺失信名单管理、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建立承诺事项的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体系,试点开展“模拟审批”。
“同时,我们还聘请了6名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为监督评议员组成评议团,对全政务服务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倒逼政务服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鼻癜旄敝魅温藓E杆?。(特约通讯员 朱迎军 通讯员 李长林)